三农学园

网站首页 首页 > 灌溉浇水 > 正文

养殖河蟹用什么肥水好 河蟹育肥喂什么

2024-04-22 09:16 灌溉浇水 来源:

河蟹怎么养

近年来,常州地区池塘养蟹大多采用后一种模式,特别是近年来金坛市水产站推广的蟹池631养殖模式(即亩产河蟹60千克、青虾30千克、优质鱼类100千克),成效十分显著。

1、池塘准备。

养殖河蟹用什么肥水好 河蟹育肥喂什么养殖河蟹用什么肥水好 河蟹育肥喂什么


2、选种放苗。

养殖池塘要选择在有着丰富的水草,水质干净清澈,阳光充足的地方,池塘的面积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数量决定。一般是在3—8亩左右,水不宜过深,大概在1、2m左右,有良好的排灌系统,池塘是硬质的黏土,要将池底过厚的淤泥清除干净。在池塘的四周设置好防逃设备,并且为了减少在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率,在放养蟹苗的时候要将池塘做好清塘消毒的工作。放养前15天的时候使用生石灰进行全池的泼洒消毒,每亩用量大概在75千克左右。生石灰不仅可以杀灭池塘中的病菌,还能有效的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改良池底。

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选择优良纯正的品种,不能选择杂蟹,有伤,带病的蟹,或者是肢体残缺的。蟹种应该长势良好,发育健壮,附肢齐全,没有伤病并且规格大小相不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河蟹的质量与后期的成活率。在放养蟹种的时候要让蟹苗先暂养一段时间,为了让蟹苗有一个过度的适应期,在池塘中设置一个暂养区,大概占整个池塘的1/5。注意放养密度,密度要适中,保证河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将密度控制在一亩2000只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立春前后。

3、饲料投喂。

养殖河蟹时要适当的投喂一些饲料,因为仅靠河蟹自己采食天然的饵料是不能满足河蟹的生长发育和达到高产的目的的。放养蟹种之后,当池塘中的水温达到了11度及上后就需要人工进行投喂了。投放时要以前期精料、中期粗料、后期荤料为主,在春季时要投喂少量的糊状饵料,夏季就需要投喂植物型的饲料。过了八月就需要开始增加动物性肉料的投喂量了,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河蟹的性腺发育,增加河蟹的体重,使其肉质更加鲜美。

4、水质管理。

河蟹养殖时肥水有什么好处?池塘养殖如何科学肥水?

螃蟹蜕壳期复合肥可以肥水。

可以让河蟹养得更好,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注意水温,需要注意水的管理,根据实际的水的情况进行确定。

河蟹养殖时肥水有什么好处是稳定水质,保障吃料 ,养护水草 防控青苔 ,精准测定池塘的pH值,pH值过高与过低都会影响肥水的效果。强化底改+解毒综合措施,可使用 “分解低改”+“解毒”等产品,外换池塘水20厘米,可有效提高水体的肥水速度,控制池塘的浮游动物量,必要采取施杀措施。达到浮游生物的平衡性。

一、前期肥水的好处

1、稳定水体。前期水草没长起来,适当肥水可以培养藻类,稳定溶氧,蟹苗不易缺氧。

2、促进水草生长。伊乐藻不仅可以通过根部吸收营养,也可以通过茎叶吸收水体中的养分,定期肥水可促进水草的生长。

3、减少光照对蟹苗的。水太清,光照对蟹苗的大,蟹苗钻泥多,影响蟹苗吃料。

4、可适当抑制青苔。青苔少量时,肥水可以防止青苔暴发,但是如果青苔量大,肥水也很难控制住青苔。

二、以下池塘情况,不要盲目肥水

1、青苔暴发的池塘:这时候肥水大多数是在助长青苔,极可能越肥青苔生长越旺盛;

2、水浅的池塘:水越浅水体越不稳定,藻类越不易存活,越难肥水,这种塘口要多种草。

3、沟中底肥较厚的池塘:建议适当放螺蛳,定期少量多次肥水,配合使用活菌。

三、科学肥水方法建议

1、施肥时间以晴天上午为宜。

2、肥水时水位要深,建议在80公分以上,水浅的话肥水效果大打折扣河蟹池塘肥水是关键,既可以促进池塘浮游生物繁殖、稳定水体,又可抑制青苔、促进水草生长,科学的肥水有利于提高早期河蟹成活率,是河蟹养殖池塘早期的重点工作,不容忽视。。

3、适当引入部分河水,引进藻种,更易肥水。

4、肥水前先解毒,消除毒素对藻类的抑制作用,提高藻类繁殖能力,更易肥水。

5、定期补肥、及时追肥,事半功倍。3~5天后及时追肥,在水色漂亮时定期(10~15天)少量补肥一次,成本低,效果更好。

6、前期肥水,配合活菌制剂使用,有助于快速提肥;对于老塘口肥水起到提肥改底、降低成本,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水草生长、保草效果好,水草干净清爽;抑制、分解青苔和泥皮等。

7、使用肥量要根据塘口具体情况而定,茶籽饼清塘的塘口,水质可能会较肥,要少量使用或暂不使用,可适当放螺蛳,配合活菌制剂调节水体肥度。

怎么在湖泊养殖大闸蟹?

稻田养蟹只需在田间开挖养殖沟,在稻田四周建好防逃设施即可大闸蟹,是季节性美食的代表。虽然大闸蟹一年一熟,但是实际上我们吃到的大闸蟹是2岁大的。自然环境下,每年秋天大闸蟹如果没被人吃掉,就爬回入海口地区开始产卵,卵孵化成幼体再回到淡水河湖里,经过两个秋天,几次脱壳之后,成为成熟的大闸蟹。以前我们要等到蟹脚痒的时候去围追堵截,而现在湖泊人工养殖大闸蟹就比较简单了,蟹农根据自己分配到的湖区,购买蟹苗放到湖泊中围网里,定期喂食,注意不要让螃蟹爬出来逃跑。到了秋天开始捕捞的时候,常用的方法是下地笼,将地笼放到湖底,等螃蟹爬进去,再捞出来就好了。据悉,阳澄湖大闸蟹围养区的平均水深在1.5米到2米,阳光能够穿透湖水抵达湖底,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给大闸蟹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并且偏碱性的阳澄湖湖水作为苏州二级饮用水源地,产出的大闸蟹自然也就品质非凡,口感不一般。2016年的蟹季正逐渐进入尾声,阳澄湖也将于12月初陆续封湖。蟹状元在此温馨提醒大家,请还未提蟹的顾客抓住蟹季的尾巴,及时提蟹吃蟹。未提蟹的也不要担心,好蟹可待明年来!养殖,饲养管理措施同池塘养蟹。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大闸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大闸蟹的人,一见蟹湖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湖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大闸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湖塘大闸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湖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湖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湖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断和调节养蟹湖水的肥度,现分析如下:蟹湖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大闸蟹的物经过分解加上湖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湖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湖水的肥力,湖水肥力是湖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湖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使湖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水的肥度常按湖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蟹湖湖水肥度的调节:水质清瘦的湖塘,往往湖底淤泥少,湖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湖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湖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大闸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湖塘有机物积累,繁湖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湖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对湖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湖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大闸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大闸蟹的肉味品质。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饵量的70%。河蟹的活动范围小,饵料投喂要求呈条带状,均匀投在浅水区,投饵点面积应占蟹池面积30%以上。投喂量应根据河蟹摄食强度、季节和温度变化灵活掌控,一般以投饵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

河蟹养殖是一项连续的管理工作,做好不同阶段的养殖管理是赢得河蟹高产高效的关键之在,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河蟹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

螃蟹一般白天隐居或穴居,夜间出来四处觅食。

一、投喂管理

投喂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配合饲料、冰鲜鱼、螺类、蚬类、豆粕、小麦和玉米等。饵料投喂应坚持“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

养殖初期 (3~5月),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辅喂部分鲜鱼、螺类和蚬类等;养殖中期(6~8月),以投喂水草、豆粕、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应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以防河蟹性早熟和发生消化道疾病;养殖后期(9~11月),以投喂配合饲料、鲜鱼、螺类和蚬类等动物性饵料为主,适量投喂部分水草、豆粕、小麦、玉米等,以满足河蟹后期生长和育肥的营养需求。

二、日常巡塘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与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主要任务有:

一是检查防逃设施的完好情况,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二是检查河蟹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发现有残饵时应减少投饵量。

三是检查水质变化和河蟹的蜕壳、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是认真填写塘口记录,详细记录放养、投喂、水质、病害、产量和销售等情况,并整理归档保存,为下一年的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三、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

整个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总体要求是“清、新、嫩、爽”。一般保持ph值为7.5~8.5,透明度为30~40厘米,溶解氧为5毫克/升以上,水温为25~28℃。

每月使用em菌、枯草芽孢杆菌、底净宝等生物制剂1次,分解池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可起到改良水质和预防疾病的作用。经常使用微孔增氧设备增氧,以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为河蟹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

四、水草管理

水草管理是重要的技术环节。当池塘水草覆盖率低于40%时,应及时补充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和浮萍。喜旱莲子草净化水质效果明显。浮萍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但浮萍繁殖能力强,当覆盖面积超过15%时,必须人工捞出,避免影响水体光合作用,降低产氧量。

对于水草上附着的污泥等异物,可采取泼洒护草活水素等方法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吸收分解有害物质的能力,增强净水效果。

五、病害防控

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正确用,控制病害的蔓延。渔要高效、低毒、副作用小,不能使用明令禁止的渔。

河蟹养殖条件要求,河蟹养殖的方式有哪几种

应遵循“以生态预防为主,物治疗为辅”“无病先预防,有病早治疗”的原则,通过实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放养优质苗种、营造良好环境、科学投喂饵料和定期投喂饵等健康养殖手段,积极防控病害;通过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降低有害细菌含量,再用生石灰、和聚维酮碘等消毒水体,以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河蟹是一种非常好养的水产品,为了争取高产,更需要一定的养殖条件。

一、养殖螃蟹需要什么条件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人工养殖河蟹的条件要求,以及河蟹养殖的方式有哪几种。

螃蟹是非常好养的,对环境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需要水质要清澈、有丰富的水草、弱光以及水温不要太低等。

喜水质清澈,溶氧充足,水草丰盛的水体;厌恶肥水、污水,怕缺氧,对不良水质回避性十分明显。

喜弱光、怕强光,喜安静、怕惊动。

当水温达10℃以上时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盛期。

水温过高对螃蟹摄食、生长、蜕壳均有抑制作用。

二、河蟹的三种养殖方式

河蟹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湖泊网围养殖和稻田养殖三种模式。

①池塘养殖

池塘养蟹的特点是可人工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经济效益可观。

池塘养蟹的养殖模式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单养,二是混养。

单养即单养河蟹,只放蟹种,不放养鱼、虾等其他养殖品种。

一般亩产成蟹50-75千克;混养即以河蟹为主,混套养青虾、鳜鱼等。

湖泊网围养蟹是在网围养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蟹养殖方法,其技术内容主要是:在湖泊中选择水质良好、水草茂盛、水位适中的一片水域,用网片加竹桩围定,网栏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一定的面积(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根据河蟹的生长要求,种植水革、移殖螺蛳、投喂饲料,精心饲养管理。

这种养蟹方式由于湖泊水体流动性大,水质好,河蟹活动范围广,天然饵料丰富,生产的河蟹一般规格大、品质好。

③稻田养殖

利用稻田饲养成蟹,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使稻禾和河蟹在同一环境生,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病害,达到提高稻谷、河蟹商品质量和种养经济效益的目的。

螃蟹蜕壳期复合肥可肥水吗

螃蟹蜕壳期水质要保持肥而活,透明度应在30公分左右,适度的肥水能给水草提供足够的营养;有条件的要经常添换新水,促进池3、消毒措施要做好,每次投放蟹苗之前一定要给这些蟹塘做好消毒工作,以免让它们染上疾病,具体作是在放养的前十五天的时候用生石灰泼洒全塘,对全塘都进行一个消毒,平摊到每一亩的用量一般在七十五千克。这里我们选择使用生石灰不光是起到了消毒作用,同时生石灰在与水反应的同时还给水里增加了很多的钙离子,能够给螃蟹提供更多的微量元素。水活而嫩爽;及时在水中补充钙、磷等微量元素。

螃蟹的外壳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扩大,方法就是脱壳。在脱壳之前,螃蟹先将硬壳中的碳酸钙吸收到体液中,当壳里长出一层柔软的皱折后,旧壳裂开脱落,身体再将皱折撑开成新壳,注入碳酸钙以使其硬化。

河蟹怎样养殖 怎么养殖河蟹

水质对河蟹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在放养蟹种的时候要保证水中有一定的肥力,并且肥力不能减少,所以养殖中每周至少要加一次水。而且还要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深水位,七月的水位至少要在1、5m,气温升高时要增减换水的频率。夏季5—6月时至少半个月换一次水,7—8月时至少每周换一次水,气温降低后便可逐渐减少换水频率。每次换水不需要全池水换掉,换30%左右就可以了,还需要定期的泼洒生石灰。大概是15天一次,效果在前面也说了。

1、蟹塘准备,选择在有着非常多水生植物跟有着良好的光照的地方,旁边是没有大树遮挡,其次就是水质一定要干净。一般来讲养殖户们都是选择三到八亩的数量,然后在挖的时候不能太深了,蟹塘用一米二的高度就足以了,接着就是一定要有不错的排灌系统了,有了这些才能保证螃蟹的正常生长。

2、防逃措施准备,要有不错的排灌系统了,有了这些才能保证螃蟹②湖泊网围养殖的正常生长,而塘泥也是需要注意的,要选择那种硬质的,其他的泥不好,而那些在池底的厚厚的淤泥也不能留,一定要挖的干干净净的。在蟹塘的四周也要放置好网子防止这些螃蟹一不留神就逃跑了。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