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学园

网站首页 首页 > 水果种植 > 正文

禾下乘凉梦歌曲的歌词 禾下乘凉梦内涵

2024-07-10 09:01 水果种植 来源:

袁隆平写的词被谱成了歌

歌曲是《种子》。

禾下乘凉梦歌曲的歌词 禾下乘凉梦内涵禾下乘凉梦歌曲的歌词 禾下乘凉梦内涵


歌曲《种子》用袁老原创歌词,和极富怀旧感的悠扬旋律,诚恳、温暖讲述关于成长与梦想的故事,表达了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还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传递着一种朴实美好的情怀,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梦想蓝图。

种子易烊千玺歌词:

我有着一个梦

埋在泥土中

深信它不同

光给了它希望

雨给了它滋养

陪着种子成长

我有着一个梦

走在田埂上

它同我一般高

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

坐在稻穗下乘凉

妈妈,我来看你了

你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

妈妈,我陪你说说话

这种子是你亲手种下

在我心里发芽

童声:

风吹起稻浪

稻芒划过手掌

稻草在场上堆成垛

谷子迎着阳光

哔啵作响

水田泛出一片橙黄

妈妈,我来看你了

你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

妈妈,我陪你说说话

这种子是你亲手种下

妈妈,我来看你了

你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

妈妈,我陪你说说话

这种子是你亲手种下

在我心里发芽

这种子是你亲手种下

在我心里发芽

袁隆平写的词被谱成了歌,由易烊千玺演唱。

2022年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湖南洪江市委、市政府在安江农校纪念园组织开展“学习袁隆平,做一粒好种子”活动。现场,由袁隆平作词、杨柠豪作曲,易烊千玺演唱的纪念袁隆平歌曲《种子》MV发布。

歌曲歌词:

我有着一个梦,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

光给了它希望,雨给了它滋养,陪着种子成长。

我有着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

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袁隆平两个梦想原话是什么?

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全世界所有的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让世界不再饥饿。

袁隆平,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有个梦,叫禾下乘凉梦!

人们都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功业就摆在那里,不光是中国人念人的好,人类也念人的好,因为,人家干的是让人吃饱饭的事,解决的是世界性难题。

但你觉察出来点啥没有,随着饿肚子这件事渐渐离大众远去,现代人看袁隆平,和看待神农氏没多大的分别,像神一样供起来,情感层面却淡之又淡了,如今你在大街上,再也找不出来一位饿着肚子的了。

你要说袁隆平的研究给普通人有多大的启发,其实还真不小,你看袁隆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吃饱饭的问题。拿现在话来说是什么?刚需。不仅在中国是刚需,全世界都是刚需。解决全球的刚需问题,成功了,可不就是一翻功业么。

现在人们的刚需是什么?你可能会说房子,会说婚姻,会说教育,会说养老,会说医疗,那归根结底去,不就是钱么?

是钱的事,也不是钱的事。是不是钱的事关键在于家庭保障,家运作不起来,就是钱的事,运作起来了,后面变成了前途未来的事。

拿一个孩子来说,一路上好学校,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买房娶妻生子过日子无门,难免让人反思,让全社会反思,一个是值不值的,一个是社会究竟为年轻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一肚子学问,满嘴大话,养活不了自己,或期望值远不能被满足。

社会里面出现两种职业,一种叫外卖员,一种叫快递员,他们的老板,干的和袁隆平一样的事,让更多的人吃饱饭,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国家提共同富裕,也干的一样的事,让更多的人的处境越变越好,钱越挣越多,保障越健全。

对于一个人来说,你看袁隆平的故事,他的功业,看出点门道没?步入职场,你所干的事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否是大众的刚需?如果是,前途无量,一直是一直前途无量。如果不是,不要说会泯然众人,中年危机在后面等你。

那有没有人教年轻人怎么赚钱,怎么多赚钱?有。《穷爸爸富爸爸》教,《贫穷的本质》也教。两本书都在讲,一个人为什么会变穷,又为什么会变富。也就是个人的投资。

袁隆平把一生压在杂交水稻上,这是一笔完美的投资,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刚需,且是千秋的功业。成了,新神农。不成,此行业的先驱。这事后人也总会办成。

或许,有时候,人该好好想一想,你的时间压在哪里?压上去后会有怎样的收益。世界变得纷繁复杂,越发让人难懂了,学而不思则罔,很多人陷入罔的怪圈,活着活着,被社会抛弃了,却不知为什么。

比起袁隆平的功业,他的故事,是个明白人的故事,对后来者更有意义

禾下乘凉梦,一稻济苍生

——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在湖南省怀化地区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里有这样一个人,他平头小脸,皮肤黝黑,身穿一件宽松粗糙的白衬衣,一副厚重的乡土气息。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他头顶烈日,脚踩烂泥,穿梭在茫茫稻田之中,时而低着头,弯着腰,聚精会神地对着一棵麦穗若有所思,时而观望,思索,寻寻觅觅,或者从口袋里拿出个本子记录着什么,常年的田间劳作在他黢黑的脸上留下了一条条饱经风霜的沟壑。

也许是他生逢动荡的战争年代,亲眼目睹敌人铁骑践踏祖国的河山,无数同胞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也许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饿殍遍野,颗粒无收,惨不忍睹的悲凉在他年少的心灵里种下了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民都吃饱饭的希望之种,立下了“让中国人远离饥饿”的宏伟之志。他矢志不渝,攻坚克难,经过无数次的研究与探索,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忍受着社会舆论的闲言碎语,历经几十载光阴的艰苦拼搏,攻克了重重难关,终于研究出了万世瞩目的世界奇迹——杂交水稻。我国大江南北良田千万顷,四海稻花香,杂交水稻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的粮食产量,解决了自古以来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粮食需求问题。他,就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九州田地稻花香,万世功勋驻人间。风雨兼程,初心不悔,袁隆平院士点燃了生命,燃烧了自己,在祖国广袤无垠的沃土上,创造了彪炳千古,名留史册的非凡功绩。他热爱祖国,赤诚为民,造福人类,坚定着让全世界人民温饱的信念,一生与农结缘,与农为伴,专注躬耕于田畴,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洒向了稻田,洒向了神州大地的每一寸山河。他以希望和初心为种,根植于华夏热土,用智慧勤劳育种,用汗水浇灌,用良知守望,用他的平凡与伟大铺洒人间,脚下虽沾满了厚重的泥土,心中却蕴含着浓烈的真情。他撒下的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份虔诚的希望,他的每一份倾心耕耘,都是一个国家生命的延续,是一个民族光明的未来。他以一颗匠人之心,以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出品质和健康作为毕生追求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吃饭问题,用一辈子守护“大国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储备问题,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他瘦小的身躯下闪耀着高尚伟大的品格,他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片金黄的世界,引导我们走向了一个金光旖旎,丰衣足食的美好明天。他将杂交水稻的灿烂光辉镌刻在了华夏民族古老的大地上,映照着天下苍生,圆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粮食梦,实现了震惊世界的传奇神话。一稻济世,丰润万家,他是真正的耕耘者,是稻田里的守望者,是中华拓荒人。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致敬他不畏艰难,呕心沥血,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他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推广者,是当代神农。他说过,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好一粒种子,种子优良了,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始终坚持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不懈探索,开拓创新。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实现了杂交水稻历史性突破,使杂交水稻技术始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中国农业科技技术的提升做出了卓越贡献。截至2020年11月2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1530.76公斤,超过了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他还致力于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世界多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解决了全球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吃饭问题,他不仅让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更是为世界粮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迎来了绿色希望和金黄的收获,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不朽丰碑。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致敬他淡泊名利,严以律己,不渝追求的高尚情操。生活中,他时刻秉持着勤俭朴素的优秀作风,时刻怀揣着诚挚热忱的家国情怀,他不追求高消费,不计个人得失,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荣获国内外无数荣誉的他总是穿着十几元的衬衫,平时穿过最贵的西装也不过500元,他吃着粗茶淡饭,穿着一介布衣,用平凡的人生,做着最伟大的事业。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无数次地拒绝了国外的高薪聘请,始终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的实践之中,他常说;“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当有人赞誉他的时候,他只是挠挠头说:“我只是热爱水稻,热爱祖国,能专业于我热爱的水稻,还能为祖国带来利益,是我的荣幸。”一路走来,袁隆平院士的科研之路不乏质疑,失败和挫折,而他阅尽人生沧桑,饱经风吹雨打,不论境遇如何,始终流淌着家国热血,将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他留给这个世界仓丰碗满,而自己却一世清贫。

向袁隆平院士致敬!致敬他对待科学孜孜不倦,不拘一格,再创佳绩,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片丹心映青田。已经耄耋之年的袁隆平,在本该颐养天年的鲐背之年仍然怀揣着更高远的梦想,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始终奋战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奋力攀爬超级杂交水稻事业的新巅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经90岁高龄,奋斗一生的他从未停止过对超级杂交水稻事业开拓创新的脚步,他依然坚持下田做实验,在他获得共和国勋章时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人们都说他“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2020年,袁隆平院士率领的海水稻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万亩盐碱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种植示范,他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他设定的目标是在8年内1亿亩海水稻,按照每亩300公斤收入,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这一技术既可改良盐碱地,又可以解决沙漠地区人口的口粮问题,并实现种植户收入翻倍,敢教沙漠换绿洲,万亩荒滩变良田。袁隆平院士在中国的稻田里掀起了两次绿色革命,将翻涌奔腾的绿色浪潮涌向世界,涌向全人类,他是当之无愧的“绿色革命之父”。

然而,2021年5月22日13: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这是举国哀悼,国人悲痛,巨星陨落的一天,袁隆平院士携稻田梦,回归星辰,俯瞰人间。

此刻风吹麦浪,家家户户,一日三餐,仓丰碗满,米香弥漫,香甜浓郁的白米饭捧在手上,却难以下咽,万家粮足当忆袁公,一粥一饭倍思量,每每望着手中的白米饭,想到他单薄的身影不禁潸然泪下。

袁老,您的惊人壮举响彻山野稻田,感动了天地,创造了未来,温暖了人间。

袁老,您曾经说过您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可以和助手坐到稻穗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您的光荣与梦想终于实现!

袁老,您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照耀着远方,指引着前行的路,后人必将永远追寻您背后的精神密码。仁士仁心,国士无双,灯塔长明。中华民族的英雄册上从此刻下您的名字,您的精神火炬必将代代传承,传奇永不磨灭,英雄永垂不朽。

袁老,斯人不曾离去,您永留我心,愿您在天堂俯瞰着中国大地,见证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袁老,一路走好!

十里稻花香,禾下乘凉梦

十里稻花香,禾下乘凉梦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作文·素材

主题:健康、希望等

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主题:知识、淡泊名利等

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钱够用就行了,多了是包袱。

主题:实践出真知、行动的力量等

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主题: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坚持等

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到达光明的彼岸。

跋·喜看稻菽千重浪 国士禾下梦乘凉

【本文为出版社约稿,为《袁隆平的故事》再版作跋,附于书稿终章】

“我每天想的主要的还是日思夜梦,梦希望这个产量很高。我叫做禾下乘凉梦。就是我的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稻穗比扫帚还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好高兴,我就跟我的助手们,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

1960年的夏天,湖南安江的稻田里,一株水稻让过路的青年教师停下了脚步,这株水稻穗大粒多,在层层稻田里显得鹤立鸡群,随风摇曳。偶遇,瞬间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灵感,从这一刻起,中国的稻田里便上演了一段历经半个世纪的传奇。

这位青年教师叫袁隆平,那一年,他31岁。

1930年9月,袁隆平生于北平,祖籍江西德安。他的童年是在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随父母颠沛流离,辗转于祖国各地,受尽苦难。任谁也无法想象,昔日那个看起来有些笨手笨脚的孩子日后会成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解决全球十几亿人的饥饿问题。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考大学时他想要学农,但父母都不赞成。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还谈何生存?最终说服了父母,毅然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农学系。他说:“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学农”。1953年 8月毕业,袁隆平到农业厅报到后,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农校。这一待,就是16年。此间,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他见过饿殍遍地,听过无数次“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于是他许下誓言: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让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1960年7月,通过天然杂交稻的启发,袁隆平意识到,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作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发言,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此后,杂交水稻先在湖南推广,后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1976年231公斤、1984年358公斤、1998年424公斤……1996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第二年,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

2000年,袁隆平团队培养出“两优培九”,实现一期目标;2004年,又突破了亩产800公斤提前实现了二期目标。可他对产量永远不满足,又接着提出2015年三期900公斤、2020年四期1000公斤的新目标。2011年,三期目标告破;2014年,四期目标达成。他又提出五期目标,每公顷产粮16吨。袁隆平曾说过,从理论上讲,水稻亩产最高可到1500公斤。在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前,他恐怕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到了2019年初,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2019年9月29日上午,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北京隆重举行。袁隆平在内的8人获得“共和国勋章”。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获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的当天,袁隆平就返回了湖南,“明天还要到田里去。”因为他有自己的任务表单:今年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如果没有特大的自然灾害,有九成把握可以实现。”在现场袁隆平拿着水稻说,“开花开得好好。”尽管已经90多岁了,他依然在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在湖南省农科院的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田,看看他的宝贝水稻。90多岁的他,仍然有两个更为宏大的梦想,“一愿世界无饥荒,二愿禾稻能乘凉”,并为此而不懈努力着。

2021年3月,91岁高龄的袁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纵是病危之际,他每天都挂念水稻问天气。5月22日,湖南长沙,细雨凄迷,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城市上空。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16时许,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下车辆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运送袁老遗体的灵车,在袁院士长期生活工作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绕行一周,让袁老再看一眼毕生钟爱的“杂交稻”和他最亲爱的同事、学生。路上,有市民跑步送别一路跟随,陪袁老最后再走一遍长沙城;有众多市民自发来到袁老家门口送别,冒雨缅怀,泪洒当场。

九州万里同悲戚,国士无双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矢志耕耘的一生,将激励华夏儿女付出毕生的努力,凝聚起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祝院士一路走好,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