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学园

网站首页 首页 > 园林杂谈 > 正文

秤的发展史:世界上原始的秤——木衡杆

2024-07-10 09:06 园林杂谈 来源:

秤的发展史有哪些

早的秤:世界上原始的秤,其实物证据(石块砝码)发现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遗址(约2400-1800B.C.),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的秤:在,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木衡。现代的秤:历史博物馆藏有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

秤的发展史:世界上原始的秤——木衡杆秤的发展史:世界上原始的秤——木衡杆


1、早的秤:世界上原始的秤,其实物证据(石块砝码)发现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遗址(约2400-1800B.C.),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2、的秤:在,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

3、现代的秤:历史博物馆藏有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经过逐步演化的过程,衡杆的重臂缩短,力臂加长,也就成为了现代仍在使用的杆秤。

4、罗马秤:杆秤在诞生前由游牧部传入了西方,被命名为罗马秤。在许多拉丁语作家的著作中都有关于这种秤的记载。罗马秤两臂不等,称物端的秤臂较短,且长度固定不变。在称量重物时,移动秤杆另一端的秤锤,直到秤杆达到水平状态时为止。

求杠杆称的家族史发展史

简略说一下:

一、早的杠杆秤是天平。

据记载,早的秤是埃及人发明的。在7000多年前,埃及人就用一种悬挂式双盘秤来称麦子,这种秤就是用两个秤盘,挂在秤梁的两端,是一种等臂秤,即是原始的天平。

大约在四五千年前,黄帝时代发明了这种原始的天平。目前国内保存有战国时代的楚国的天平——木衡,木衡杆长27、铜盘直径4厘米。这是完整的一套权衡器。木衡杆作扁条形,杆正中钻一孔,孔内穿丝线作为提纽。杆两端内侧0.7厘米处,各有一穿孔,内穿丝线以系铜盘。系盘丝线长9厘米。铜盘两个,底略圆,边缘有四个对称的小孔,用以系线。环权重量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半斤。以半斤权推算,一斤合250克。

天平作为一种等臂秤,要称量多重的物品,就必须有多重的砝码,所以只能用来称量一些较轻的物品,像黄金之贵金属之类的。

(楚 木衡)

二、不等臂秤

因为天平在称量上的局限,人们也在摸索着衡器的发展。在,天平出现大约两千年后,即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不等臂秤。

历史博物馆收藏有现存早的两件不等臂秤——“王”铜衡,以其上刻有“王”字而得名。(这个找不到图片)

这两件“王”铜衡传为安徽省寿县出土。衡体扁平,横截面作长方形。正中有鼻纽,纽下形成拱肩,臂平直。甲衡重93.2克,长23厘米,臂高1.22厘米,厚0.35厘米,鼻纽外缘高2.15厘米,纽孔径0.38厘米。正面有纵贯衡面的十等分刻度线。衡长相当战国1尺,每等分相当1寸。纽下居中有尖端向下的60度夹角刻线,第 5寸刻度恰将夹角平分。背面纽下斜刻一“王”字。乙衡重97.6克,长23.15厘米,臂高1.3厘米,厚0.35厘米,鼻纽外缘高及孔径与甲衡同。衡正面也有每寸刻度及居中夹角刻线,除中间二寸外,每半寸处还有刻线。背面中部和一端各横刻一“王”字。两衡表面另有浅刻文字, 尚未能通读。两衡纽孔内有磨损,乙衡纽孔内残留丝线痕迹,表明是悬吊使用的。但其两臂平直,没有固定的天平吊耳痕迹。

衡面刻线是贯通上下,便于准确观察权和物的悬挂位置。“王”铜衡有鼻纽和拱肩,从中间向两端逐渐缩小断面,使衡杆各处有大体相等的抗弯强度,同时也提高了重心,缩短了支点与重心的距离,符合提高灵敏度的要求。实测表明,感量小于 0.1克。“王”铜衡铸造上的这些特点,符合作衡杆用的要求。这类不等臂衡秤不能直接读出所称物的重量,而是通过砝码重量和悬挂位计来进行计算而得出所称重量的,这是从天平向提系杆秤发展的过渡型衡器。

这种不等臂杆秤在诞生前由游牧部传入了西方,被命名为罗马秤。在许多拉丁语作家的著作中都有关于这种秤的记载。

三、提系杆枰

在不等臂秤发明一千多年后,在南北朝时代(公元420—589年),开始出现了提系杆秤,即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手杆秤。

四、案秤

在西方,1670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机械设计师吉尔.佩尔索纳.德.洛百瓦尔(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于1670年将他发明的案秤报送巴黎科学院。这是一种等臂双盘案秤(又名磅秤)。秤盘装在秤梁两端,下面装有刚性导杆,可在称座上相应的导孔内上下上下移动。这样,当秤梁绕轴摆动时,在导杆作用下,秤盘可做上下移动,但其水平状态保持不变。直到现在,洛百瓦尔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为普遍的商业秤。

从这以后的秤就是电子秤,弹簧秤之类的了。

秤的发展史是什么?

秤的发展史如下:

世界上原始的秤,其实物证据(石块砝码)发现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遗址(约2400-1800 B.C.),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 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

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 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

1670年,法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机械设计师吉尔.佩尔索纳.德.洛百瓦尔于1670年将他发明的案秤报送巴黎科学院。这是一种等臂双盘案秤(又名磅秤)。秤盘装在秤梁两端,下面装有刚性导杆,可在称座上相应的导孔内上下上下移动。

这样,当秤梁绕轴摆动时,在导杆作用下,秤盘可做上下移动,但其水平状态保持不变。这种秤是的。洛百瓦尔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为普遍的商业秤。

秤的相关传说: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

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

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秤”的发展史 秤的发展史有什么

众所周知,秤在我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秤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一窥人类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一个侧面.本文沿着时间的脉络、简单介绍一下秤的发展史、目前的应用,以及将来的发展可能.

一、秤的历史

1.早的“秤”

提到“秤”,首先还得从古老的称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器具——“天平”说起.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中,人肩挑担,支点在中间,两端等重,若两端悬挂重物不等,就必然向重的一端倾斜.基于种种直观的对称思想,人们创造出等臂天平.迄今发现的古老的天平杠杆,出自埃及第三王朝,距今已有4500年了,如今保存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天平横梁经钻孔穿线作为支点和力点,不仅其等臂性难以保证,而且在其平衡时摩擦阻力大;横梁相对较重这个原始天平的缺点,使得天平灵敏度降低,称量准确度也低.古埃及初期的砝码都是形状粗笨的石质器,后来制成圆筒形或狮子、牛、山羊、鸭子等仿动物形.

也是世界上使用天平、砝码早的之一.春秋晚期,用于天平的砝码,有齐国的右伯君铜权、楚国铜环权等.特别从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楚国经济繁荣,王公贵族使用黄金切割货币,木衡铜环权双盘小天平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使用.因称量贵重金属,所以砝码做得精细准确且成套.为了在小小的秤盘里多放砝码,放上砝码后秤盘又不偏斜,把砝码做成了环形.在当时生产力较低、自然经济的条件下,民间日常使用权衡的并不普遍,大多是计件或用量器计算,而官府使用“衡石”(定量称重一石的大天平)的记载较多.秦代征收、存储粮草都以整石为单位.这些大型衡杆天平只需配备一个石权即可,所以,能称几斤、几十斤的杆秤并无十分迫切需要.到了西汉,长安、洛阳、邯郸等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绵、麻等零星物品的称量,天平已经不再适合了.方便的杆秤就应运而生了.杆秤自东汉出现后,由于它制作简易,使用方便(缺点是准确度低于天平),很快在商业、手工业、农业、税收和民间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到了宋代已可制造旧衡制百斤以上的大型杆秤、一斤到十五斤的小型杆秤,以及精细的小戥秤.经过元、明、清的广泛使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杆秤的计量性能已臻完善.到清朝末年,除了国库等地方财政部分收支金银财宝使用天平外,所有需要称重的物品,都可由杆秤来计量.

2.新的秤

新建立后,为改进杆秤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将杆秤计量单位由市制单位改为计量单位.二是将绳纽逐步改为刀纽.由于刀纽的摩擦力小,定位准确,因此对杆秤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起到关键作用.三是质量量值传递系统得到完善,使杆秤量值得以统一.之前的以秤校秤,再加上绳纽秤的灵敏度低,这就造成了“十秤九不准”的混乱.杆秤定度时使用标准砝码,从根本上消除了杆秤量值不统一的根源.四是秤砣由非定值到定值.相比较曾经的“一支杆秤专用一个砣”的“砣不离秤”,不仅秤杆制造用标准砝码校准,即使生产出来的秤砣亦能在本厂或当地计量部门得到及时鉴定,保证了杆秤的准确性.五是在公众贸易中限制使用杆秤.随着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秤、双面弹簧度盘秤和机械式台、案秤,以它们稳定性好、示数显示清晰和不易等特点,在公众贸易中大量使用,杆秤渐渐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二、常用秤的工作原理

1.弹簧秤

除了上文所述利用力的杠杆平衡原理的天平、杆秤,还有一种利用胡克定律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器材——弹簧秤.广为人知的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力的大小成正比,正是根据这一原理,使用螺旋压缩弹簧的弹簧秤问世.弹簧秤分压力和拉力两种类型,压力弹簧秤的托盘承受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秤盘指针旋转的角度指示所受压力的数值.弹簧秤具有结构简单、读数直观的优点.但因弹簧具有弹性滞后的特性,且易受温度等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故其准确度、灵敏度较低.此外,其称重结果还因重力加速度的不同而有所异.

2.电子秤

现如今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称重,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称重的精度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包装、食品、化工、医等行业中,都要求有较高的称重精度.由机械结构实现的高精度称重装置,不但结构复杂,而且支承(刀口和刀座)较弱且容易磨损和锈蚀,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维修工作量大,其的缺点就是称重速度慢、效率低、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研制了一种机电结合的电子秤,它由杠杆系统、光栅装置和电子线路三部分组成.杠杆系统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光栅装置将这一位移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电子线路,后用数字仪表显示出重量值.这种秤比机械杠杆秤提高了精度,使用更方便,重量值可用数字直观显示,且称重信号可远距离传送.

三、电脑组合秤与未来秤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工业迅猛发展,包装行业在包装准确度、包装速度、包装范围等诸方面亦有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定量自动包装秤已很难满足这些要求,电脑组合秤也就应运而生了.这儿我们就结合它和传统定量自动包装的区别来看看电脑组合秤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1.称量原理不同

在很多超市卖场,一些蔬菜会以袋装定量包装的形式在超市销售,如每袋青椒定量值是120克,要装准120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由于单个青椒重量较重,且别较大,装少了关系到消费者利益,装多了关系到企业的成本.传统的方式是人工称量,即在一台静态的电子秤上称量,一个青椒接一个青椒地累加,凑足120克即可.但是如果累加到115克,再想找一个5克的青椒加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则必须从115克重拿去一个较小的青椒,再加一个较大的青椒.如果重量大大超过120克或不足120克的话,还需重复以上工作,称量效率极低,且难以达到接近目标重量(定量值)的结果.定量自动包装秤就是将这一人工程序变为自动化工业程序,但它们共同的工作原理依旧大大影响其称量的准确度.而电脑组合秤是由多个具有独立的进料出料结构的称量单元组成,一般电脑组合成由8—32个称重单元组成.电脑利用排列组合原理将各称重单元的载荷量进行自动优选组合计算,得出佳、接近定量值得组合进行包装.例如一台十个称重单元的电脑组合秤,称量时每个称重单元都进行称量,并将每个称量的重量数据读入电脑,由电脑进行优选组合,根据组合数学,十个称量单元共能实现1023种组合,电脑从这1023种组合中选出接近目标重量值得组合.这样不仅解决了人工反复搭配,更重要的是它让很难实现定量值的工作迎刃而解.

2.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不同

①二次采样

如上述的一台十个称量单元的电脑组合秤,在称量过程中从十个称量单元的数据中一次读取为第一次采样,电脑获得数据后进行优选组合,如某3个称量单元的重量为合适,但电脑组合秤不是立即释放这3个称量单元的被称物,而是在此对这三个称量单元的被称物进行一次重量数据的采样,此为第二次采样;如两次采样的数据不一致,则电脑会重新进行组合,如两次采样的数据一致,电脑组合秤出料,这样就保证了排出物料的重量与预定的重量完全一致.

②自动置零功能

由于在称量过程中一些被称物的粉尘会粘在称量斗壁上不掉下来,影响下一次称量的准确度.电脑组合秤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是:①释放物料时称量斗一般要开启4-5次,减少被称物的粉尘残留量.②电脑组合秤还会将进行称量斗的重量自动归零,即将粘在称量斗上的粉尘视为零重量,不影响下次称量的准确度.

③防振动和冲击

传统定量自动包装秤是一边加料一边称量,故对传感器来说是在动态情况下称量,如果被称物受到冲击或跳动,都会使传感器感应到不稳定的重量数据从而引起误,而电脑组合秤的称重传感器之外另增加一个感应震动传感器,把感应到的振动成分从称重传感器数据中去除,从而得到可靠的数据.

3.称量速度快

传统定量自动包装秤一般要经过粗计量、精计量这一称量过程,特别是精计量的过程要一点一点地追加,耗时长,影响称量速度.如1千克以下的定量自动包装秤其称量速度一般在20—30包/分钟,而电脑组合秤在电脑的快速优选组合运算中一般14个称重单元的秤可达到100—120包/分钟,比定量自动包装秤的称量速度快4—6倍.另外电脑组合秤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料有相应的应用技术,如有防水型、易碎物型、易粘物型、混合称量、个数称量,且易与各种包装机相配合,更加适合现代生产管理的需求.

电子称重技术正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特别注重对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研究和应用.根据近年来电子衡器产品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电子衡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其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其应用性能趋向于综合性和组合性.

体重秤显示lo是什么意思

体重计显示lo就是电量低的意思。

电子秤显示“LO”通常意义上是“lowvoltage”的缩写,即电池电量不足或者说电压低,充电后即可恢复使用。不得手持秤体开机,如果手持秤体开机,则零点不准。需将秤体放置在地面上,等一分钟自动关机后重新开机使用。或卸下电池,按正确的使用方法重新装上电池开机使用。

如果已经更换过电池,那可能是电池没有安装好,应该重新安装一下,或者重新启动一重秤。将秤体放置在地面上,等一分钟自动关机后重新开机使用。或卸下电池,按正确的使用方法重新装上电池开机使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若长期不用,请及时将电池取出,以免电解液泄漏腐蚀秤体和秤内元件。

体重秤发展历史

体重秤的存在的古老的证据的日期为公元前2400年至1800年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内)。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可以测量体重的标准和精度。在埃及,体重秤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878,但它们的使用可能延伸要早得多。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体重秤是由达芬奇改进和发明的。

到了20世纪40年代的各种电子设备被连接到这些设计使读数更准确。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电子秤,实际测量的重量仍然依赖称重传感器,压力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小节点。近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体重秤出现。

老式杆秤怎么认斤数图解

老式杆秤认斤数的方法如下:

1. 看提绳:靠在称勾前面的提绳是按照斤为单位的,靠近第一个提绳后面的是按照两来计算单位的。

2. 用秤砣:秤砣一般选择的都是以1斤为单位的重量,作为称重游走工具。

3. 看度量:看秤杆的度量,第一个提绳为20斤,间分10小格,小单位5两。第二个提绳量程为5斤。分成10个小格,小单位是1两。

4. 了解原理:秤杆利用的杠杆原理,离称钩近的提绳能称质量更大的物体,靠左边一点的提绳量程较小。

称的分类及图片叫法

秤的种类有:杆秤、台秤、案秤、弹簧秤、电子磅秤、托盘天平、电子秤、装载机电子秤。

杆秤以带有星点和锥度的木杆或金属杆为主体,并配有砣(砝码)、砣绳和秤盘(或秤钩)的小型衡器。按使用范围和秤量的大小分为戥子、盘秤和钩秤3种。 杆秤是一个一等臂杠杆,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称重量的简易衡器,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绳等组成。

电子秤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的广泛,无论是我们我们称体重,还是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都会用到,电子秤的种类也有很多,例如台式电子秤,手提电子秤等等,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

发展历史

世界上原始的秤,其实物证据(石块砝码)发现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遗址(约2400-1800 B.C.),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古埃及人在同时代(约1878B.C.)的记载中也有提及,但至今没有发现实物。

在,秤的出现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

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

以上内容参考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